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文章详情

新闻资讯他赤脚走过时代的弄堂,在你我记忆的深处流浪

原创文章 网络 2017-10-23 7538人阅读

  365天,我们每天都在礼赞生命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虽然如此,但他总是保持着一颗童心,永远纯真,永远善良。

  

  自1947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刊载以来,三毛的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甚至越出国界,成为知名于世界的中国漫画。

  由于成功地塑造了三毛这个艺术形象,漫画家张乐平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三毛之父”或“三毛爷爷”。

  

  张乐平与《三毛》小演员在一起(1949年3月31日摄)

  01

  《三毛流浪记》

  来自一个悲剧故事

  1947年初的一个晚上,上海风雪交加、天气奇冷。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3个流浪儿正围靠在一个火堆旁烤火,他们紧缩着身子,使劲地鼓着腮帮子吹火,以便把火烧得更旺一点温暖自己。

  此情此景,使张乐平黯然神伤。

  回家后,张乐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第二天早上,当他又走过昨天晚上经过的那个弄堂口时,他惊讶地发现3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看着收尸车上垂下的孩子的摇摆的手臂,张乐平禁不住潸然泪下。

  想到上海以至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流浪儿正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想到正在忍受着内战煎熬的四万万苦难同胞,张乐平遏制不住内心的激愤,他决定立即创作一个反映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生存状况的系列连环漫画。

  于是,《三毛流浪记》问世了。

  02

  社会反响强烈

  

  《三毛流浪记》发表以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张乐平和《大公报》编辑部接连收到很多读者来信。

  下面是其中的几封:

  乐平先生:

  我三天不看见三毛,我非常记挂他,他到哪里去了?到底是饿死了,冻死了,还是上学去了,请你明白告诉我。

  姚蜀平 八岁

  

  乐平先生:

  寒流袭沪,有钱的人们早穿上了冬装,而可怜流浪至今的三毛呢,却仍着单衣短裤,在北风凄厉下冻得颤抖,真太可怜了。

  如今我们两个大孩子再度诚恳地向您请求,请您替三毛加一件寒衣吧!即使是一件破棉袄也好,让他也得点温暖。

  祝福您和三毛——这苦命的孩子。

  暨南大学学生马翼伦 左步青

  

  编辑先生:

  我每天看阅《大公报》上张乐平先生画的《三毛流浪记》图画,非常感动我的心。我想如此孤单的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慈爱,真太可怜了。

  我想张先生的描写是真的吗?使我们这天真的童心祝福他脱离这苦毒的生活走上光明的生活吧!回想现在的人心太坏,所以三毛这样的苦生活是人类的不平等。

  王楚容 十一岁

  03

  《三毛流浪记》原稿

  “文革”中被撕毁

  让我们揪心的是《三毛流浪记》,其手稿在“文革”中历经磨难差点毁于一旦。

  据张乐平儿子张慰军回忆:

  “有一次,父亲挨完批斗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灰色的包,他从包里掏出很多碎纸片,那是《三毛流浪记》手稿的碎片,一边掏着他自己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家里人看了都很痛心……”

  原来《三毛流浪记》手稿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抄走了一部分,张乐平挨批斗的时候跪在地上,胸口挂着牌子,造反派当着他的面将漫画手稿撕掉了,撕完扔在地上。

  

  挨完批斗,张乐平还要监督卫生劳动,他在扫地的时候把这些碎片捡回来。

  类似的几次政治运动,对张乐平的打击和影响是很大的。

  “我父亲话很少,尤其是经历过几次政治运动,话更少了,他从来没有讲起过有关艺术创作的事情,包括我拿相关的书给他看,他都一言不发。”

  04

  作家三毛与“三毛之父”的父女情缘

  原名陈平的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三岁时读到的人生第一本书,就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她说,这本书使得她“今生今世成了一个爱看小人物故事的人”,也让三毛成为了她的笔名。

  上世纪80年代末,久别家乡的三毛特地来到上海“千里寻父”,上门感谢张乐平先生为自己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并认张乐平为干爸。

  

  作家三毛与“三毛之父”张乐平合影

  对于三毛认自己做父亲这件事,张乐平先生也认为这是自己生平中的一件快事,他说:“没想到我画三毛‘画’出一个真的女儿来,我真的很开心!”

  05

  三毛是记忆 更是一种民族形象

  张乐平先生一生中大部分的作品是以孩子为题材。他说:"有人问我,你的儿童漫画小孩子那么喜欢看,有什么诀窍吗?我想来想去没啥诀窍,就是有一点,我爱孩子。″

  身为漫画大师,张乐平日常生活非常朴素,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几部最宝贵的三毛漫画作品毫无保留地捐献给了国家,作为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礼物。

  1983年,张乐平谢绝了海外收藏家想以高价收购《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原稿的要求,将《三毛流浪记》原稿共234组全部捐献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3年,张夫人冯雏音遵照张乐平先生的遗愿,将《三毛从军记》原稿共114组全部捐献给了上海美术馆收藏。

  1995年,冯雏音女士向张乐平家乡浙江海盐人民捐赠张乐平的592幅(组)作品原稿,包括除《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以外的大部分三毛原作。

  从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三毛的故事还被搬上荧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影视剧中的三毛

  人们喜欢三毛,因为他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社会内涵。

  在不同的时代,三毛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精神上的鼓舞,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

  在中国人心目中,三毛不仅仅是那个只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更是一种民族形象。

  今天,是张乐平逝世25周年纪念日。

  玖愿谨以此文缅怀这位“三毛之父”!

  值得赞叹的生命印记

  (点击文字,即可回顾)

  视频 | 对话当代「殡葬人」,明明想知道来啦!

  海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在8844米的珠峰上,尸体就是路标,可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18岁守寡,42岁去世,独自打拼成陕西女首富,被慈禧收为干女儿,周莹的人生比你想的更精彩!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点赞
9人已点赞

更多精彩文章